“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代表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十)

2012-07-18 08:02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

对传统教育等的反思

代表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传统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缺陷。

周满生提到,现在教育界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的培养是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的任务。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的多,“思”的少;做题多,分析少;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强调复杂、繁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问题。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一考定终身。评价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上来。

程红兵
程红兵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红兵认为:我们的教育均衡是以牺牲少数高智商学生为代价的。上海的PIZA考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低端学生不低,高端学生不高。让高智商的学生去重复做一些低层次的试题,浪费了大好光阴,错失了开发他们科学潜质的宝贵10年!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林飞认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不优秀,甚至不合格教师的流出机制,中小学教师岗位对引入特殊人才还不具备吸引力;囿于目前的人事制度,聘用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院长杨连明认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一个反常现象: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大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此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区别巨大。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校长王泽旭认为: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是教育为了考试服务;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是考试为了教育服务。

杨素珍
杨素珍

山西大学附中校长杨素珍认为:目前基础教育界并不敢大张旗鼓地提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仿佛一强调人才培养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就同均衡教育对立起来。从一些地方政府的各种举措来看,讲均衡曲解为讲平均,讲公平简化为一刀切。

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张昕校长反思:高中改革仅限高中系统,无论如何难免应试教育;大学改革仅限大学系统,无论如何难免生源大战。拔尖莫拔苗,创新勿创伤。

研究会简介: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时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联合科学家、院士、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由从事创新人才教育相关领域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研究会现有会员单位400余个,涵盖全国各省市优秀学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