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找到做好校长的答案

2012-12-27 18:21上海教育 作者:徐星

在这里找到做好校长的答案

上海市双名工程刘彭芝校长基地第二期开班

走出上海,校长们收获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这也正是上海市教委在北京市设立校长培训基地的出发点和归宿。

深秋的北京已有些寒意,但阳光格外迷人。10月25日~29日,上海市第三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刘彭芝卓越校长基地的第二期培训班在人大附中正式开班并开展了第一次培训活动。

第一期校长班的成功让上海市教委放心地又将新的一批18名校长交到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手中。“经过三年学习,刘彭芝基地首期的22位学员如今已经成为了上海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相信新的一批校长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也能获得显著的成长。”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在启动仪式上颇有信心地说。

作为首期学员代表,又一次来到北京,来到人大附中,来到双名工程刘彭芝基地的培训现场,望着满堂来自上海、北京、成都、新疆、山东、四川、贵州等地近百名校长,看着台上依旧充满激情而大气的“师傅”刘彭芝,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林飞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三年来在刘彭芝基地学习生活的一个个画面:与师傅面对面交流办学的酸甜苦辣,在人大附中推门听课,赴美国著名大学和中学开展研修活动……

奉贤区实验中学校长陈琳是第二批18名学员之一,踏进“传说”中的人大附中,亲眼看到“传说”中的刘校长,她顿觉,“就像耀眼而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心中热血沸腾”。

“这里可以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最终能学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这是宋林飞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仅仅学了一个星期,校长们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时间安排紧、内容量庞大、形式丰富多样。“几乎一整天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很累,但真的学到很多。”“我一直思考怎么样做一个好校长?在这里,我找到了许多答案。”二期学员、佳信学校校长顾连方说。

“人尖儿”带来的震撼

5天的培训,给闵行区华漕学校校长李卉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人大附中的孩子们。在26日的“国际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论坛上,9名人大附中学生让李卉不只一次地赞叹:“这都是些‘人尖儿’啊!”

11岁的小姑娘王青凤在2012年FLL机器人世锦赛中获得佳绩,小小的个子却已有一种“女科学家”的范儿;12岁女孩安子瑜被誉为“诗歌小精灵”,已经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停顿的风》;13岁男孩高鹏昊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物理研究所暑期拓展项目;高一女生杨子艺喜欢漫画创作,她用漫画的方式记录下学校上百门选修课《子艺猫画说选修课》;高三学生孟繁朝将自己拍摄的电影作品《一座楼的故事》带上国际影展开幕式;高三学生郑齐将模拟联合国社团由人大附中发展到北京市50所中学参与的北京市模联协会……更让人惊叹的是,在这个国际论坛上,所有学生都用英语进行介绍和展示。而面对外国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以沉着冷静的姿态、清晰流利的英语和深刻多元的思想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培训中人大附中高江涛副校长的报告,则让校长们理解了人大附中是如何发现和发展孩子们的天赋特长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开设了11个系列的研修课程,包括阅读研究、英语研修、亲情教育、化学实验课、物理研修课、科学家讲座等,并由教师自编教材、实现了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兼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的刘彭芝通过这场展示活动让学员们真正理解了拔尖创新人才——“人尖儿”的含义。人大附中副校长、双卓基地负责人周建华告诉记者,“人尖儿”绝不是那些只顾埋头学习考名校,毕业后谋一份好工作,跻身上流社会的人,而是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内醉心研究、不断进步,有抱负、有能力为祖国的腾飞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人尖儿”的培养也绝不是赶着学生们在题海中厮杀、与同学恶性竞争,而是尊重和敬畏教育规律,给予学生发展兴趣和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搭建平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比如让他们在这样的国际论坛上抛头露面。也因此,人大附中通过150多门选修课和5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

同济中学校长张咏梅从这些“人尖儿”身上读出了刘彭芝的办学理念:“人大附中展示的不是高考成绩、竞赛成绩,而是孩子们在自己所钟爱的领域获得的成长。这些孩子的兴趣各有不同,诗歌、电影、绘画、科学研究等等,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盛开在人大附中这座包容万象的大花园里。这真正体现了刘校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

像人大附中这样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名校,每年以较低的中考成绩但有显著的天赋特长进入学校的也大有人在。能进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刘彭芝爱才、惜才,“我认为一个孩子不管哪方面比别人突出,都值得表扬和鼓励,都需要我们帮助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但可惜绝大多数校长只欢迎成绩好的学生,所以有些孩子我必须招进来,去别的地方,可能他的天赋就浪费了”,刘彭芝说。

“在人大附中学习生活的孩子是幸运的,每个人都有成为某一方面的‘人尖儿’的机会。”李卉激动地说,“我要追随刘校长的脚步,培养自己学校的‘人尖儿’。”

又一批上海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正在“双名”基地孕育成长

又一批上海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正在“双名”基地孕育成长。

不待扬鞭自奋蹄

连续5天的培训,每天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半,没有观光旅游,上海的学员们却没有人喊过累、说过苦。晚上吃完饭后,记者总要从校长们的房间经过回自己房间,有时从开着的门走过时,看到的情景总叫我感慨:有的校长在翻阅《刘彭芝教育思想和实践》、《人生为一大事来》以及首期学员培训成果等书籍,有的校长在翻看白天做的笔记,回忆培训的内容,有的校长在培训的网络平台上写下当天的心得和感受,还有些校长们三两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的触动。

基地培训没有硬性的任务规定,也没有人逼着他们,为什么这么认真刻苦?“白天的内容太丰富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消化吸收,在刘校长的指导下生发出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将所学用于自己的办学实践。”省吾中学校长陈依群告诉记者。上师大附属罗店中学校长孙鸿俊在培训期间因为要赶回学校主持70年校庆工作,实在没办法“逃”了一天课,但第二天马上赶回北京,“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我怎么也不舍得放弃”。

“我们也实在没有理由累。”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园长李文静说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因为刘彭芝和组织基地培训活动的人大附中教师们比他们累多了。

刘彭芝目前身上肩负着40多项工作,但5天的培训活动,她自始至终待在现场,自己做报告、听专家讲座、听学员汇报,不停地在本子上做笔记,还不时显露直率的本性,插上几句话。学员们都知道,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刘彭芝去做,为了这个校长基地,她只能利用别的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过两三个小时,然而看到她的时候,她总是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

虽然之前就耳闻过刘彭芝的敬业精神,但亲眼所见,复兴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陆磐良还是“很受刺激”,“刘校长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将会永远铭刻在我心中,同时鞭策着我们更努力、更发愤地工作”。

再看到基地负责人周建华每天最早到、最晚离开,基地信息办公室主任朱家华身体抱恙仍坚持在家处理基地事务,还有其他十几位教师忙前忙后却总是笑容满面,学员们明白了为什么人大附中的教师个个能干,又极具责任感——以身作则的力量。这给了他们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启示。

“刘校长培养青年人的方式绝不是嘴上的说教,而是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围的人,同时乐于给青年人压担子,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快速成长起来。”上海校长团队领队徐虹告诉记者,两期学员来到基地后都表现出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状态。

对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而言,学生的学科成绩固然重要,他们的责任品格更加宝贵。

对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而言,学生的学科成绩固然重要,他们的责任品格更加宝贵。

爱,是卓越的题中之义

10月29日下午,本次培训的最后一个活动格外特殊而有意义——“人大附中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爱心志愿活动汇报展示”,在这个活动上,人大附中志愿团的孩子们成了各位大校长的“培训老师”。

成立于2002年的人大附中志愿团,现在累计团员上千人。学生们以视频展示、访谈、舞台剧、诗歌朗诵、合唱等多种形式,汇报了自己参与服务社会活动时一次次难忘的经历:在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的照片,被作为完美诠释“北京精神”的宣传画,张贴在了首都的大街小巷;中英合作项目学生支教团体远赴艾滋病重灾区河南上蔡县的农村小学支教;“根与芽”社团、“跳格子”社团帮助离异家庭、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走出心灵的阴霾,树立信心……

孩子们的故事感人至深,金山区教院附小校长徐忆遵说自己好几次眼泪都快出来了,说着她拉了拉披在身上的一件外套。这外套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因为天气转冷、活动在操场上举办,而刘校长担心学员们带的衣服不够,而临时从人大附中各位教师那里借来发给大家穿的。天气寒冷,但大家的心都暖暖的。“人大附中处处是课堂,一件外套看似是小事,却将‘爱与尊重’传达到现场的教师和学生的心中。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里的学生也如此有爱心、如此热衷于志愿活动的原因之一吧。”上海市第四中学校长张云说。

而在学校层面,从2002年起,人大附中就不断以帮扶、托管、共建、手拉手等形式对资源薄弱地区和学校进行帮扶,努力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积极推进教育均衡。据了解,人大附中已经向北京周边学校输送了几十名优秀干部,派特级、高级教师到边远地区学校长时间支教也是常事了。学校管理、教学精英人才的输出对于人大附中来说或多或少有些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但这些都没有阻止刘彭芝的脚步。

不久前,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正式成立,旨在借助这一平台,将人大附中多年来形成的先进办学理念与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的地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此外,2005年,人大附中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联合全国的优质中学,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开发、集成与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先后开展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西部行”“支援西部教育”等活动,向新疆、内蒙古、宁夏等12个边远省市免费开放,目前全国有3940多所中小学通过该联盟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其实,刘校长的动机和目的再纯洁和高尚不过了,那就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校长和教师,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任何人、事都无法改变她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决心。”崇明县城桥中学校长沈钢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像刘彭芝这样真正胸怀无私大爱的教育家。

在松江二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俞金飞看来,社会责任感是一名校长走向卓越的必备要素,虽然自己还没有力量像刘彭芝那样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可以从帮助、引领同一区或本市的同类学校开始做起。

走出上海,校长们收获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这也是上海市教委在北京设立校长培训基地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本次培训活动来看,第二期的培训活动依然保持了双名工程以实践为取向、师徒模式、强调利用主持人自身资源的鲜明特色,有力助推着上海新的一批有潜质的校长成长为真正的“名校长”。

■链接

本文转载自《上海教育》2012年第23期12A(总第854期)第44-46页。

研究会简介: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时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联合科学家、院士、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由从事创新人才教育相关领域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研究会现有会员单位400余个,涵盖全国各省市优秀学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