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播报(一)

2019-01-17 10:52研究会秘书处

2019年1月15日至17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培养基地培训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举行,会议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创新方法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主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陕西、黑龙江、辽宁、山东、内蒙、新疆等全国各地的校长、专家学者、教师等400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旨在深入学习贯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进一步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案例分享,深入探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以及培养的规律、方法与路径。

上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做了主题报告《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她结合自己50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享了有关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的思考。她指出,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思考与寻找,不断地寻找与变通,在变通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科技部政策司司长贺德方发言

他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相关举措。

一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空前,政府奖和民间奖优势互补,营造了鼓励科技创新的积极氛围。

二是聚焦大国人才竞争焦点。当前,各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努力打造优势抢夺未来国家竞争层面,下好先手旗,抢占制高点。与世界各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和明显进展。2018年,初步统计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9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总量相当于美国60%。国家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用次数跃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国家科技创新已经从过去全面奔跑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和并跑比例不断增长的新阶段。他也指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

三是重视人才政策。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强调以信任为前提,以激励为核心,以诚信为底线创新人才政策的体系。其主要包括强化激励体系,不断加大对于科研人才激励力度,以更实获得感,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四、注重科学精神塑造。科学精神包括爱国奉献、至诚报国的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有理性质疑,不畏权威精神;诚实守信,坚守底线的精神四个方面。其中,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塑造非常重要,如何激发青少年从小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和艰巨的任务。贺司长指出,向青少年开放国家科研基地、科研机构是一个重要工作。

贺司长在介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喜人形势与痛点分析中,对教育工作者也给予很高的期望,因为在教育、人才和科技三者关系当中,教育起着基础作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在于教育。

国务院参事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十九大报告谈到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战略资源。”人才是战略资源。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国际水平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教育团队。他主要从各国教育比较、人才本质(素质问题)、公平与卓越、人才竞争在新的平台上展开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比较中国与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教育时,他提出,我国在家庭教育、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创造性培养、合作精神培养等方面与这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进而,他提出人才的素质包括天性、独立思考、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机会捕捉、设计与制作能力、沟通与协作、方法的积累等八个方面。素质是人生旅途中的习惯,包括知识、性格、品德和能力。素质在成长过程中培育,特别是少年和青年时期,素质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

谈到教育公平,他认为,真正公平的体现,是让年轻人潜质的发挥和作用,使每个年轻人学生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卓越教育和教育公平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也是确保我国在世界人才竞争中赢得制高点的关键。

人才,国之重器。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希望。2018年教育大会提出,拔尖人才有三类:创新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拔尖人才的成长需要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其主要内容包括:游戏式教育、知识点的学习;基于网络传输的教育,如慕课;突出思辨与合作、共享方法与工具的学习方式;自组织学习;方法学等。

年轻人是新型人才主体他们的成长关乎民族的命运和前提,对于教育来说任重道远。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

于树泉老师从语文教育改革大势入手,深度解读了大语文教育的内涵及实践探索经验。他指出,大语文“大”在破茧,让学生从教材走出来;“大”在以读为本,读书是语文之本;“大”在多元阅读,要让学生读各种优秀书籍;“大”在海量阅读。教师在开展大语文教育时,要做到自主阅读为本,循序渐进为要,培养兴趣第一,海量阅读至上,读写有机结合。

于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高中及小学、初中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赋诗点评等卓有成效的做法。

“深度音乐教育模式”创立者、罗指挥音乐教育机构创始人罗卫华

最后,“深度音乐教育模式”创立者、罗指挥音乐教育机构创始人罗卫华女士做了《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堂音乐课》主题发言。她以欢快的音乐游戏开始,通过多次互动,引导与会者思考音乐教育与创新的本质。脑科学相关研究,音乐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音乐活动涉及艺术和情感,促进音乐学习者高级核心能力的发展。罗女士尝试将音乐教育与逻辑思维、肢体表现、审美意识等素质培养结合,开发了上百个新型课例,使0岁婴儿到百岁老人都能从音乐教育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她认为,理解儿童,关注儿童,使儿童与音乐建立本质联系,感受音乐魅力,是深度音乐教育模式成效显著的关键。

研究会简介: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时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联合科学家、院士、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由从事创新人才教育相关领域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研究会现有会员单位400余个,涵盖全国各省市优秀学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