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应对中学生逆反要抓大放小,少说多听

2023-05-22 14:27新华网

陈华,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主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保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特聘主持人。

信息时代,许多中学孩子的家长面临着“该不该给孩子用电子产品?”的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更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比起“正确”的教育,什么更重要?新华网第一时间采访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主任陈华,就网友关心的话题进行分享。

对于该不该给中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我在理论上的回答是不该。最近,我遇到好几个案例,孩子因为沉迷于游戏而厌学,整天把自己锁在家里,不出门与人交往,最终处于一个完全自闭的状态。他的学习功能,甚至生活功能都丧失了,这样的情况就非常让人痛心。所以说,防范毒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涉毒,不要去接触毒品。因为很难确定哪个孩子是容易成瘾的,哪个孩子是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的。所以建议学校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办法,学校可以让学生不带电子产品进入课堂。刚才说不能和电子产品接触,这是理论上的,但实际上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太难了,何况有些学校布置作业和发通知都是通过手机来进行的。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家长参考,就是“两个固定”,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范围。固定的时间包括时间点,比如孩子回到家吃完饭之后的那个时间开始,每天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周末时间长度可以稍微长一些。固定范围就是要固定内容,通过电子产品可以跟同学微信聊一会天,看一些跟学习有关的内容等,这个需要家长要去监控。一开始这“两个固定”就约束好,而且坚定地去执行,孩子养成习惯以后就好办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家长自己要做好表率,有些家长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刷淘宝,看各种无聊的花边新闻,这种情况下你想要自己的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先做好自己。

我认为民主、平等、包容的亲子关系是现代家庭和谐相处的要诀,在金钱的问题上也应该是这样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就算不告诉家里的财政状况、收支状况,他迟早也是会知道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金钱的观念和态度,让孩子知道这个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量力而行。假如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也要让孩子知道没有钱本身不是耻辱,将来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对于中学生来说,家长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可以固定给孩子一笔钱,用来日常支出。不过,有的孩子可能第一个月会花得很快,到后面基本没有钱吃饭了,在这个时家长不能帮助,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因为要让他知道用完就没了,下个月他就会学着分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有些家长害怕孩子乱花钱不敢这么做,其实大家要知道人生的成长不是完全不犯错误的,有的时候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你永远给他什么都安排好了,最后反而有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个账号,让他自主支配一定数量的金钱。但是前提要跟孩子商量好这笔钱的用途,譬如出国游学等将会从这笔钱里出。成年以后,假如还有剩余的话,也会交给他,以此培养他对金钱分配的能力。我认识一个善于投资的爸爸,他跟孩子说,“儿子你已经有4万块钱了,我拿去给你投资”。但是爸爸会告诉他投资在哪里,增收的时候也告诉他是怎么实现增加收益的。如果是亏了,也会坦白告诉他,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总之,在现代家庭当中,隐瞒或者隐藏什么是不好的,尤其初中高中的孩子,应该平等、民主、包容地处理亲子关系。

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在小的时候是很重要的,要给孩子讲非常具体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同情心。此外,家长讲道理的时候,不要唠叨和反复,因为唠叨的家长更多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事实上,家长们要记住,有效的教育比所谓正确的教育重要得多。我的母亲是一个老师,她从小就对我说“响鼓不用重锤”,她讲道理真的只讲一次,然后就看我自己做不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教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你的孩子长大了,该知道的道理都知道了,他看的更多是你怎么做的。比如有的家长,他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乐于助人,结果自己天天在那儿搓麻将,而且对人很刻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家长说什么他根本听不进去,因为家长自己就言行不一。家长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开诚布公,比如有些家长很看重分数,却对孩子说考多少不重要,只要快乐就好了,其实不要这样,在孩子面前,如果真的很看重分数,就告诉孩子分数很重要,因为将来高考就是决定你上哪个学校,当然这是家长的想法,孩子可以不接受。 家长要放宽心,中学生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要放手让他去观察、去思考、去交友、去行动,你需要给孩子一些非常具体的帮助。比如说孩子的数学学习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不需要跟他讲数学学不好会怎样,需要去跟他交流,试着问孩子“你在数学上面遇到什么具体的困难”,“怎样才能帮助你”等,这样孩子能听得进去,又能解决具体的问题。

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青春期的逆反都是比较微小的,不会那么激烈。什么样的孩子会在青春期特别逆反呢?就是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是强制式的、非常高压的。如果孩子逆反非常厉害,家长就要思考反省一下,是不是小时候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出了问题,到青春期以后是不是需要一些改变。对于中学生的特殊心理阶段,建议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面:第一,家长要坚定认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必须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所以进入青春期以后,作为父母真的要坚定地认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牵着你的衣襟,在你面前撒娇,依赖你的小孩子了,父母应该为此感到高兴。第二,要少管,要抓大放小。什么是小呢?很简单,比如吃什么穿什么。为什么进入青春期以后,很多父亲反而跟孩子关系会好一点呢,因为当爸爸的会抓大放小,他觉得很多琐碎的小事不用管了,管大方向就行了,但是妈妈就做不到。第三,不要唠叨,要少说多听。本来这个时期孩子就已经封闭了一部分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但他还是需要父母的,他还是想跟你交流。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要刨根问底,他想跟你说,你就认真听。比如今天这个孩子回来了告诉你,“我今天遇到某某老师真的很讨厌,真的太过分了”,孩子刚说到这儿,有的家长就以传统的观点打断他“你不要这样说老师,老师怎么会这么过分...”,本来孩子要告诉你这个老师什么地方过分了,你一打断,他就不想继续说了。第四,坚决地杜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冷暴力等。如果有很严重的暴力情况,哪怕只发生一次,亲子关系就会难以修复。不要觉得孩子会无所谓。第五,要调整好自身的情绪。父母也是人,人都会有情绪。当你看到这个孩子,忍不住要发脾气的时候,请你冷静下来,离开现场,不要再看他,等你出去以后再回来可能就冷静了。夫妻之间也要多沟通,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大发脾气。最后我想对父母们说,做父母不容易,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就更不容易了。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父母的问题,确实是孩子的问题,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这些问题就是存在,希望家长们都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陪孩子一起走过激荡的青春期。

转载来源|新华网

研究会简介: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时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联合科学家、院士、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由从事创新人才教育相关领域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研究会现有会员单位400余个,涵盖全国各省市优秀学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