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创新人才教育 》2022年第6期刊首语

2023-06-05 16:20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

周建华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安排,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 任务和大政方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之大,在历次党代 会报告中尚属首次。教育的战略性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人才、创新都离不开教育,可以说,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的第一基础。作为基础教育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重点就是要按照报告要求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实现高质量育人。

“高质量育人”是指学校教育更加全面育人、更加公平育人、更高质量育人、更加适切育人、更加智慧育人、更强活力育人。

更加全面育人,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公平育人,是指学校育人在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公平)、因材施教(教育过程公平)、人尽其才(教育结果公平)上狠下功夫。在高质量育人体系中,教育公平应该是有质量、高质量的公平。更高质量育人,指育人质量的提升,主要指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一是在育人结果上,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在育人过程上,注重发挥学习方式变革、教师育人水平提升等教育要素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更加适切育人,是指加强学校供给侧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基 础上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更加智慧育人,是指学校充分运用“互联网 + 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沟通方式的选择与运用的更充分、更个性化。更强活力育人,是指通过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建设理路,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设,依法办学,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办学导向等,激发学校的育人活力。

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导向体系、素养发展体系和多维支持体系。价值导向体系要素是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德育体系和“三全”育人体系。素养发展体系包括素养提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学习方式变革)评价激励体系(课堂学习评价、阶段学习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和多维衔接体系(纵向的小学、中学、大学衔接体系和横向的家庭、学校、社会衔接体系)。多维支持体系包括学校硬件体系(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智慧校园),教师发展体系(指向专业发展和学科育人能力发展),学校治理体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及学校章程下的治理结构、治理制度和治理文化)。

二十大报告将“五个坚持”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也是学校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的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方向引领。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根本立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动力支撑。教育改革到了深水区,德育、课程、教学、育人方式、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改革到了深水区,剖解深水区难题唯有深化改革,唯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创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要法宝。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进行自我革命,在极限边缘奋斗,在与各种艰难险阻的斗争中增强斗争本领,实现高质量育人。

研究会简介: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时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联合科学家、院士、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由从事创新人才教育相关领域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研究会现有会员单位400余个,涵盖全国各省市优秀学校……详细>>